臺灣是我國最大的島嶼,其中包括臺灣本島及蘭嶼、綠島、鉤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,澎湖列島64個島嶼,其中臺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。目前所稱的臺灣地區還包括靠近大陸的金門與馬祖等島嶼,總面積為36006平方公里,為中國的“多島之省”。臺灣本島南北長而東西狹。南北最長達394公里、東西最寬為144公里,呈紡錘形。

臺灣另一個著名的名稱又叫福爾摩沙,是從葡萄牙語的formosa音譯而來,意思是“美麗(之島)”。自古以來臺灣就是我國的神圣領土,在中國古代文獻里,被稱為“蓬萊”、“瀛洲”、“夷州”、“琉求”等。從三國時代開始,便逐漸開拓、經營臺灣,到1885年(清光緒十一年)正式建立行省。美麗富繞的臺灣島,自然資源豐富,有“祖國寶島”之稱。
寶島臺灣是世界上少有的熱帶“高山之島”,除西岸一帶為平原外,其余占全島2/3的地區都是高山峻嶺。臺東山脈、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,號稱“臺灣屋脊”,海拔3997米。最著名的是阿里山,為臺灣秀麗俊美風光之象征。
臺灣海峽為中國南北方之間的海上交通要道,是著名的遠東海上走廊。她與廟島群島、舟山群島、海南島,構成一條海上“長城”,為中國東南沿海的天然屏障,素有“東南鎖鑰”,“七省藩籬”之稱。
臺灣是世界上少有的熱帶“高山之島”,除西岸一帶為平原外,其余占全島2/3的地區都是高山峻嶺。臺東山脈、中央山脈、玉山山脈,號稱“臺灣屋脊”,海拔3997米。最著名的是阿里山,為臺灣秀麗俊美風光之象征。

地處亞熱帶海洋中的臺灣,氣候溫和宜人,長夏無冬,適宜于各種植物的生長。因此島上大部分土地都覆蓋翠綠的森林,有“海上翠微”之美譽。重山峻嶺間,植物種類繁多,森林風姿多變,原始森林中的千歲神木,比比皆是,世之罕見。
臺灣四周滄海環繞,境內山川秀麗,到處是綠色的森林和田野,加上日照充足,四季如春,所以自古以來就有“美麗寶島”的美譽,早在清代就有“八景十二勝”之說。作為著名的世界旅游勝地,臺灣島上的風光,可概括為“山高、林密、瀑多、岸奇”等幾個特征。 臺灣山峻崖直,河短水豐,瀑布極多,且各種形態,應有 盡有,十分壯觀。除了瀑布,島上更是溫泉磺溪密布,具有很高的療養治病之功效,吸引著眾多游客。關仔嶺溫泉還有“水火同源”的勝跡;而宜蘭蘇澳冷泉,更是世之稀有。 西部平原海岸,寬廣筆直,水清沙白,柳林成群,極宜泳。宏柟獍桌,輕風椰林。充滿著海濱的浪漫情調。北部海岸,又別有洞天,被臺風、海浪沖蝕的海蝕地貌,鬼斧神工、千奇百怪,構成一幅幅天然奇境,具有“海上龍宮”的雅號。
澎湖列島和為祖國大陸與寶島臺灣的聯接“跳板”,是拓臺先民足跡最先到達之處,古跡甚多,而且其海島景色與臺灣本島上的山、林、瀑、泉有所區別,值得一提。馬公天后宮、澎湖大橋、七美人冢等為其著名古跡。
臺灣省現有各級公路總長度近3萬多公里,以南北高速公路為骨干,環島公路、橫貫公路、濱海公路和其它公路等為連接線,構成了縱橫交錯的公路交通網絡,鐵路里程計1129.2公里,臺灣有桃園、高雄2處國際機場,只有14個民航機場。臺灣海上交通發達,是維持臺灣經濟發展的生命線,5個國際港口:高雄、基隆、臺中、花蓮和蘇澳。
臺灣省的山山水水被大自然的神工鬼斧安排得婀娜多姿。

早在清代就有“八景十二勝”之說。這八景是:玉山積雪、阿里山云海、雙潭秋月、大屯春色、魯閣幽峽、清水斷崖、安平夕照、澎湖漁火;十二勝則是:清流見底的碧潭、溫泉洶涌的北投、風光明媚的大溪、群峰錯落的角板山、高聳入云的五指山、佛教圣地獅頭山、扼控南北的八卦山、波光閃閃的虎頭埤、古樸清幽的旗山、奇巖怪石的大里筒,翠綠可愛的太平山、素有櫻都之稱的霧社。臺灣省現存歷史古跡340多處,它們展示了臺灣開發歷史的業績,也反映了臺灣與祖國大陸之間的密切關系。
|